基層動態
怎么過好“緊日子”?中能袁大灘礦業通風隊通風班班長陳榮喜有自己的看法:修復一臺設備,不僅能為企業節省一大筆外委維修費用,還能把技術學到手,兩全其美的事,沒有理由不去做。說起自己的修舊利廢經歷,通風隊的這位維修“大拿”瞬間打開了話匣子。
陳榮喜是中能袁大灘礦業通風隊里為數不多的技術能手,他不僅對通風設施維護有著豐富的經驗,在修舊利廢方面也是一把好手。隨著公司降本增效活動的深入開展,陳榮喜更是將舊物“修理再生”這一理念貫徹到日常工作中。在他眼里,每一件廢舊設備都蘊含著重新煥發活力的可能,看到區隊的工友樂呵呵地把修復好的設備領走,他深深感受到節支降耗帶來的樂趣。就這樣,在經年累月的工作中,他養成了修舊利廢的好習慣。
在修舊利廢工作中,陳榮喜追求精益求精,他不滿足于僅僅解決設備表面的故障,而是深入挖掘,對每一個細節都不放過,確保維修后的設備能夠恢復到最佳狀態,減少再次故障的概率,“細摳”故障設備的最大價值。
在一次例行的設備檢查中,井下回收了一批因銹蝕嚴重、壓力不足、干粉結塊而不能正常投入使用的自動隔爆裝置。面對這些看似無望的設備,工友們普遍認為沒有維修的價值,即使勉強修好,也用不了多久就會再次出現問題。但陳榮喜不這么認為,他堅信,只要“對癥下藥”,這些裝置完全可以恢復到最佳狀態。他決定不放棄這些裝置,嘗試修復它們。
他發現,銹蝕是表面現象,干粉結塊和壓力不足才是導致裝置無法正常工作的根本原因,于是,他對裝置的外部進行了除銹處理,然后對內部的干粉進行了更換,再用增壓泵對裝置的高壓氣倉進行充壓。在這個過程中,陳榮喜對每一個細節都不放過,他“細摳”每一個可能影響設備性能的因素,確保維修后的設備能夠達到最佳狀態。
經過陳榮喜的不懈努力,這批自動隔爆裝置終于煥發了“第二春”,悉數被安裝在井下的新掘工作面。這些經過精心維修的自動隔爆裝置在后續的使用中表現出了極高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設備維修可不是光追求數量,更要注重質量。馬馬虎虎修好了,到井下用了幾天又壞了,出力不討好的活咱不能干?!标悩s喜時常給身邊的工友說。
據統計,他今年修復各類設備達50多臺,節省外委維修費用10余萬元。在他的帶動下,降本增效工作在通風隊蔚然成風。一項項降本措施、一個個增效行動,匯聚起全員“聚智挖潛”的強大合力。(蔡維文 薛強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