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orage/categories/May2020/Ys8WmG5NY3RJvEUWuR6R.jpg)
職工文苑
“小時不識月,呼作?”
“呼作白玉盤!”
后來每當我看到月亮時,無論陰晴圓缺,都會想起工作前最后一次與家人趕回老家,去陪伴奶奶度過中秋節的傍晚。
我們一家四口開著車,在蜿蜒盤旋的林間小路上翻山越嶺,我靠著后座與窗外快速掠過的花草樹木匆忙地打著招呼,妹妹趴在我的懷里聲情并茂跟我講著她小小世界里的新鮮事。當我們又一次穿出林間的公路,轉上沒有樹木遮蓋的山頭時。一輪巨大的月亮早已經在等候我們了,溫柔的月光一瞬間充滿了昏暗的車廂,照亮了我的眼睛,籠罩了懷中妹妹的全身。
月亮突然出現,像是有一塊和它此時此刻一樣大小的石頭丟入了平靜的湖面,在我的心里激起漣漪,掀起浪花。同時也引起了父母的贊美和妹妹的驚呼。
“哇塞!好大的月亮!”
“是啊,今天的月亮又圓又大,又是這樣的潔白明亮,你覺得它像什么?”
“嗯...它像,它像一個大大的電燈泡!”
“還像什么呢?像不像我們生活中一種與吃有關的東西?”
“我知道了,它像一個大月餅,都是圓圓的,我好想飛上去咬一口,哥哥你覺得它是什么味道的?”
“哈哈哈,那應該是你的味道,月亮和你的臉蛋一樣漂亮。你再仔細觀察一下,它還像什么?和吃的有關,但不是一種食物?!?/span>
“像不像我們用來盛菜的白色瓷盤?”坐在副駕駛的媽媽提示道。
“嗯對,就是的!哥哥,月亮還像一個大盤子”
“所以有一句詩叫做:小時不識月,呼作?”我忍著笑意提問,不肯放過任何一個可以讓這個貪玩的6歲小女孩學習的機會。
“呼作白玉盤!”
“對嘍,不過在我們家的小朋友這里是:小兒不識月,呼作大月餅”!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我和父母笑妹妹的天真可愛,妹妹則在笑:哪有人能吃得了那么大的月餅?。克媸巧盗?。
那個傍晚天色明亮,還能看到天上漫無目的的浮云。月亮出現的貌似不符合時間規律,但是那天它的光輝溫柔明亮,掛在山頭照亮著我們和前方依舊蜿蜒通往故鄉的路,一切都是那么的恰到好處。此時若是有人再去追究月亮“提前上崗”的責任,那他可真是一塊掃興的“榆木疙瘩”!
我猜想,我們在月光照耀下歡聲笑語地駛向奶奶家的同時,奶奶應該正坐在早就被她打掃得干干凈凈的院子里孤單地等待著我們。我們在欣賞“白玉盤”的時候,她應該也在抬頭尋找月亮上伐桂的吳剛。
當我們趕到奶奶家時,許久不見的奶奶沒有用語言表達出她對我們的思念和我們的到來帶給她的欣喜,她只是趕忙站起身來說:“飯已經做好了,快坐下吃飯。”
如今,離家百里,工作在緊張的生產一線。作為難以歸家的游子,我對中秋節乃至其他傳統節日有了更為切身的認識,我淺薄地概括為:大部分的傳統節日,無論是一起賞月,吃月餅也好,賽龍舟,吃粽子也罷。不過都是內斂的中國人為相聚找的借口。當家人打電話給遠方的游子,看似是詢問過節是否回家,實則是在說:我很想你,希望你可以回來。
晚上結束一天的工作,走在回寢室的路上,又一次抬頭望見遙遠的月亮,我突然理解了蘇東坡為什么明明希望相互思念的人們可以長久地待在一起,卻又偏要通過月光遙遠地傳遞思念。
“此事古難全”!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保▋x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