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orage/categories/May2020/Ys8WmG5NY3RJvEUWuR6R.jpg)
職工文苑
晚上拍著女兒入睡,女兒指著窗外說:“媽媽,你看月亮越來越圓了”。我望著明亮的月亮出神,忽而想起,怪不得最近街上小商販變多了,商鋪里散發著糕點的清香,商鋪門口擺放著整整齊齊的月餅、爐饃、糖棋子… …原來是中秋佳節要來了… …。
記得,兒時每年臨近中秋佳節來臨之際,母親早早準備好瓜子仁、黑白芝麻、花生仁、白糖和紅糖,菜籽油和白面,帶著這些食材去離家不遠的小作坊,“打月餅”。“打月餅”那天,母親總會早早出門,每每回來都是大半夜,就如變戲法般,白白的面粉變成了一大盆美味的月餅。我總是忍不住抓起來吃,母親總是笑著說:“急猴子娃兒,等回老家和你爺爺奶奶一起吃”。
兒時,每年都是和爺爺奶奶一起過中秋,爺爺奶奶一定會坐在院子里的石板上,等我們全家回去。每次回去奶奶都會早早給我們窩好一鍋荷包蛋,又大又圓的荷包蛋,連湯帶水三兩口就吃進了肚,那滋味,讓人何等的滿足,讓人流連忘返,念念不忘… …
隨著夜幕降臨,月光如水,輕輕地灑滿了整個小院。我們圍坐在那張略顯舊色卻充滿故事的小桌旁,奶奶把平日里不舍得吃的糕點,一股腦的擺在桌上,各式各樣的瓜果,月餅在月光的映照下也顯得格外誘人。我們玩夠了,鬧累了,爺爺就會拿起他那把老舊的扇子,一邊輕搖著,一邊講述著第二十八回包公斷案之貍貓換太子的故事,我們聽得入迷… …
奶奶則會在一旁,用她那慈祥的目光注視著我們每一個人,她的笑容里滿是對小孫孫的疼愛。偶爾,她會起身,端出一盤炒熟的花生、瓜子,這是奶奶的獨門手藝,是奶奶獨有的味道,也是中秋夜里不可或缺的美味。
那時的我們,無憂無慮,快樂簡單。孩子們之間總有著說不完的話,玩不完的游戲。我們會比賽誰能更快地吃完一個月餅,講一段聽來的笑話,總會引來一陣陣歡笑和掌聲,那笑聲清脆悅耳,回蕩在小院的每一個角落。
而大人們,他們的話題則更加寬泛而深刻。他們會談論著今年的收成、鄰里的瑣事、遠在他鄉的親人……在這樣的夜晚,所有的煩惱似乎都隨風而去,留下的只有那份濃濃的親情。
幸福快樂的日子總是短暫,每每離別的時候,奶奶的“大包小包”,爺爺的“叮囑”… …回首往事,月明空照舊時地,人已非昨夢難回,淚水已是濕滿襟。
每當中秋佳節來臨之際,我總會想起那些美好的時光。我會帶著女兒一起賞月、吃月餅、講述過去的故事。我希望通過這些方式,能夠讓她感受到那份傳承千年的中秋情懷,讓她知道無論世界如何變遷,家的溫暖和團圓的幸福都是永恒的。
如今,當我再次回想起那些過去的日子時,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暖流,每當夜深人靜,或是思念親人的時候,我就想起故鄉的明月,我知道無論我身處何處,那輪明月永遠照亮我前進的道路。(劉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