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新聞
奮楫篤行,臻于至善
——在《礦井記憶》《大漠放歌》《影鑒》系列叢書發布儀式上的講話
黨委書記 董事長 黨亞明
同志們:
打開一本書,開啟一場對話,在時間的流動中感受中能文化的力量。《礦井記憶》《大漠放歌》《影鑒》系列文化成果競相涌現,我們可以在歷史傳記的跌宕起伏里,感受中能發展的精彩蝶變;在詩歌文學的情感張力間,體味中能人的幸福生活。透過薄薄的紙張、激揚的文字,中能信念的“火種”生生不息,中能精神的“火焰”燃放光芒,在不同時期,中能人艱苦創業的身影、勇于創新的智慧、同舟共濟的擔當、追求卓越的情懷深深刻在了發展進步的畫卷中。
中能的美,美在有特色文化。我們實施以文治企方略,以植根于中能春模式家文化的中能特色文化,提供了價值引領和文化滋養;以尋求中能發展的轉型之變,走出了一條“煤電并舉 多元發展”的新路徑;以打造新時代混合所有制一流標桿示范企業的定位,煥發出中能人同心同向同力的責任擔當。這是我們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下面,我講三方面的意見:
一、重溫經典“溯源文化”,解鎖“文化傳承”密碼,以“落其實者思其樹,飲其流者懷其源”之心,矢志不渝走好培根鑄魂的“文化之路”
穿越歷史的煙云,中能的人文風情如璀璨明珠,點綴著中能發展的“詩意畫廊”。大家應推開“文化產品”之窗,解鎖“中能文化”的“傳承密碼”,以強大的文化自信做“溯源型”中能人。深耕文化產業“沃土”,一方面,要堅持保護傳承好中能特色文化,保持歷史性特征。打造歷史IP,開發和傳播更多承載中能的文化產品,讓歷史活起來;另一方面,要堅持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賦予新的時代內涵。結合“引進來”和“走出去”,為中能文化增添新意。
文化綿延不絕,創造生生不息,大家要把文化優勢轉化成發展勝勢,推動文化與生產經營管理、改革發展、人才管理深度融合、讓中能日漸成為多元特色文化的展示窗口、一體多元產業格局的特色樣板、混合所有制企業的示范標桿。
二、環顧當下“千帆競發”,解鎖“艱苦奮斗”密碼,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之心,矢志不渝走好勇毅擔當的“奮進之路”
今年以來,“降本增效”成為一個熱點話題。透過陜煤集團“經營管理提升年”工作部署背后的寓意,大家不僅可以感受到未來發展路徑的“風向標”,而且也要從中汲取“養分”,感悟蘊含其中的經營理念、牢固樹立用“緊日子”過“好日子”的思想,做到過好“緊日子”更有“越是艱難處,越是修心時”的矢志不渝。
千萬噸、智能化、多元投資、造夢圓夢企業成為中能振奮人心的發展前景,這是一場艱巨繁重、永不停歇的接力跑。大家要以永遠“在路上”的謙虛態度、奮進姿態,砥礪接續奮斗。要聚焦當下工作、主責主業,以“直掛云帆濟滄?!钡呐畈瘹?,下足下好功夫,在提質增效穩增長、實施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提升黨建工作質量、加強黨風廉政建設等方面不斷提升自身的戰斗力、執行力和驅動力,在“始與終”中展現新作為,在接續奮斗、劈波斬浪中開新局、譜新章。
三、展望未來“百花齊放”,解鎖“創新發展”密碼,以“滿眼生機轉化鈞,天工人巧日爭新”之心,矢志不渝走好與時俱進的“科技之路”
走近“煤礦世界”可以發現,在智能化、智慧化等領域,在數字技術等重要賽道,煤炭生產流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隨著新質生產力的崛起,以科技創新為引領,以高效能、低消耗、綠色環保為特征,不斷實現煤礦生產要素優化配置和生產方式變革,唯有找準“關鍵方向”和“關鍵目標”,中能才能走出一條質量更優、高質量發展的增長路徑。
堅持“科技創新,智慧前行”的“關鍵方向”,實現高質量發展穩步提升。要圍繞煤礦智能化、礦井綠色安全生產、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等研發方向開展關鍵領域核心技術攻關,加快科技成果轉化。追求“產業升級,結構優化”的“關鍵目標”,掌握高質量發展的主動權。以建設智能化礦井為核心,加快走出一條高質量轉型發展之路,依托數字化、智能化賦能,實現礦井生產無人化、可視化、自動化運行,推進井下機器人作業、智能傳輸設備應用,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
跨越山水,行至沃野,終點是百花齊放的春天。2024年,標桿絕不能降低,工作絕不能松勁,讓我們以“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昂揚斗志、“狹路相逢勇者勝”的亮劍精神、“千磨萬擊還堅勁”的堅韌毅力,以各項工作走在前、做示范的奮斗姿態,創造新時代的中能業績,為打造新時代混合所有制一流標桿示范企業而努力奮斗!
謝謝大家。(王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