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orage/categories/May2020/LZ3ZfD641IzCeOpJZkdt.jpg)
媒體聚焦
中能袁大灘礦業輔助運輸隊黨支部書記:康高鋒
《習近平著作選讀(第一卷)》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
(2014年3月27日)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文明交流互鑒,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和平發展的重要動力。推動文明交流互鑒,需要秉持正確的態度和原則。我認為,最重要的是堅持以下幾點。
第一,文明是多彩的,人類文明因多樣才有交流互鑒的價值。陽光有七種顏色,世界也是多彩的。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文明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集體記憶。人類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創造和發展了多姿多彩的文明。從茹毛飲血到田園農耕,從工業革命到信息社會,構成了波瀾壯闊的文明圖譜,書寫了激蕩人心的文明華章。
第二,文明是平等的,人類文明因平等才有交流互鑒的前提。各種人類文明在價值上是平等的,都各有千秋,也各有不足。世界上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明,也不存在一無是處的文明,文明沒有高低、優劣之分。
第三,文明是包容的,人類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鑒的動力。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人類創造的各種文明都是勞動和智慧的結晶。每一種文明都是獨特的。在文明問題上,生搬硬套、削足適履不僅是不可能的,而且是十分有害的。一切文明成果都值得尊重,一切文明成果都要珍惜。
當今世界,人類生活在不同文化、種族、膚色、宗教和不同社會制度所組成的世界里,各國人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
中國人早就懂得了“和而不同”的道理。生活在二千五百年前的中國史學家左丘明在《左傳》中記錄了齊國上大夫晏子關于“和”的一段話:“和如羹焉,水、火、醯、醢、鹽、梅,以烹魚肉?!薄奥曇嗳缥?,一氣,二體,三類,四物,五聲,六律,七音,八風,九歌,以相成也。”“若以水濟水,誰能食之?若琴瑟之專一,誰能聽之?”
世界上有二百多個國家和地區,二千五百多個民族和多種宗教。如果只有一種生活方式,只有一種語言,只有一種音樂,只有一種服飾,那是不可想象的。
雨果說,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對待不同文明,我們需要比天空更寬闊的胸懷。文明如水,潤物無聲。我們應該推動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諧共處,讓文明交流互鑒成為增進各國人民友誼的橋梁、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動力、維護世界和平的紐帶。我們應該從不同文明中尋求智慧、汲取營養,為人們提供精神支撐和心靈慰藉,攜手解決人類共同面臨的各種挑戰。
一九八七年,在中國陜西的法門寺,地宮中出土了二十件美輪美奐的琉璃器,這是唐代傳入中國的東羅馬和伊斯蘭的琉璃器。我在欣賞這些域外文物時,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就是對待不同文明,不能只滿足于欣賞它們產生的精美物件,更應該去領略其中包含的人文精神;不能只滿足于領略它們對以往人們生活的藝術表現,更應該讓其中蘊藏的精神鮮活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