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所在位置是:網站首頁  >  新聞動態
基層動態
中能袁大灘礦業11205工作面高精度貫通
8月14日零點班,中能袁大灘礦業傳來喜訊:11205工作面切眼順利貫通。貫通點水平誤差僅5厘米,高程誤差僅2厘米,遠遠高于《煤礦測量規程》要求,巷道貫通精度之高,在同行業屬于領先水平。
提前設計 精心組織。為保證11205工作面切眼貫通質量,地測防治水中心將壓力化為動力,專門成立以中心主任為組長的貫通小組,經反復研究采用四重預防機制:首先要求測量主管、技術員現場精準給線完成首測;其次要求技術員、主管、副主任依次進行導線復測;之后采用陀螺邊定向及三次復測結果進行平差;最后由技術員、主管、副主任依次進行內業驗算。通過圖紙設計、導線點布設、導線往返復測、陀螺邊定向、內業驗算等手段做到了精心組織、有條不紊、精準閉合。
高頻復測 精準把控。精準數據的背后腦力和體力必不可少,過程中測量人員每天到巷道進行測量數據校驗,高頻次復測導線,有時為了一個數據,要背著十幾斤重的儀器、三角架等測量儀器在巷道中步行往返五千二百多米。測量人員開玩笑的說:“這才是一種好的減肥方式”。
多次檢校 精細落實。經統計,此次貫通累計布設導線74站,首測及復測導線總長度33480米,陀螺定向6次。在貫通前100米范圍內,多次檢核中腰線及迎頭標高并積極指導施工單位,確保巷道按照設計方位掘進。地測防治水中心要求,井下數據測量完成后,再由2人獨立計算,對近百個導線點,二千多個數據進行逐一對比計算、校核,確保測量數據無誤。
此次精準貫通極大緩解了112盤區北翼接續緊張的壓力,同時為中能袁大灘礦業建設千萬噸級礦井奠定了堅實基礎,為打造安全、高效、綠色、智能的中國煤礦管理品牌第一礦井貢獻了綿薄力量。(李榮榮 趙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