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orage/categories/May2020/Ys8WmG5NY3RJvEUWuR6R.jpg)
職工文苑
父親是我的領路人
我在橫山老家一個偏僻的農村出生。只記得吃水要去一公里的坡下老井里挑,全村近百口人在吃飯洗刷全得靠它。上學得走溝里那條土路,路上經常被雨水沖的斷斷續續。村里的孩子都比我大,所以每次上學就我一個人,每天覺得學校就在千里之外。
去學校的路上僅有一戶人家,他家養一條大狼狗,在他家周圍巡查,負責安保工作。有路過的人,總要追幾步,叫幾聲,來捍衛它的權威,宣示保護的地盤。我膽子小,每次上學的必經之路,總是想各種辦法和它斗爭。我的辦法最終是輕聲輕步快速通過,每次經過心都提到嗓子眼,生怕弄出一點動靜,驚醒到它休息,來追我。
路邊兩側多是墳頭,老人們迷信,經常講鬼故事,尤其“鬼火”成了謎。學了化學之后,才知道那是磷化氫燃燒發出的藍光。每天走三公里多才到學校,學校是有學前班、一年級、二年級。所有學生都有一個老師帶,聽說老師在城里上過初中。到了三年級就得去十五公里以外鎮上的小學,學校還不能安排住校,每天都得往返。
父親也是這么過來的,不過他只讀到五年級就輟學了,原因是每天往返太遠,家里條件又差,餓的受不了,還得承受條件“優越”、家住鎮上同學的鄙視。
后來,父親去學了木匠手藝。結婚后,父親幫母親種好地后,就去外邊打工。母親在家照顧30多畝地里的莊稼,村里都夸母親能干。
記得我上二年級的一個晚上,父親和母親商量要去靖邊縣的一個鎮子上,那里有一個遠親,他家房子愿意讓我們免費住,主要離學校近,教學質量在縣里都排在前列。母親沒有文化,但是聽到能讓我接受好的教育,立刻就答應了。
就這樣,父親變賣了所有“家產”獲得一千多元來,搬到“新家”,那也是我第一次出遠門。新家是兩間廢棄的瓦房,一盤炕,我那天看到母親一邊打掃家,一邊不時地抬起袖子抹擦著眼睛。父親則是為我忙來忙去,辦理入學。家里的收入來源變成父母不斷打工,出苦力。因為父母能吃苦,贏得好“信譽”,周圍需要雇人的“老板”都來找父母。
直到我上初二,一天,父親回來少有的滿臉喜悅之色。原來是,父親在縣城里買了房子,鄰居是城里中學的老師,可以把我轉進城里的學校。就這樣,我再次被轉入縣城最好的中學讀書,最后也如愿考上了縣城最好的高中。
少年不識雙親意,成人方知父母恩。直到工作后,慢慢體會到父親放棄祖祖輩輩生活的地方去另一個地方的勇氣和決心。我也經常默默感慨,假如父親還在老家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勞作,我是不是早就輟學了?開拓眼界,豐富知識和我有關系嗎?或許我現在也是木匠?(王恒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