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orage/categories/May2020/rnmEeAsMdGumdt2eL7XH.jpg)
宣傳思想
為熱烈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生動展示中國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生動展示中國共產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偉大實踐,即日起,公司網站面向廣大礦區黨員開展“我的入黨故事”征文活動。通過回顧入黨經歷、講述共產黨員的故事,引導和激勵礦區廣大黨員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堅定信仰、砥礪前行,成為企業新時代全面開創高質量發展新局面的中流砥柱和風向標、導航塔。
正青春,初心永向黨
我出生在陜西榆林,是沐浴著改革開放春風成長起來的一代。大家都說,我們是幸運的——生在紅旗下,走在春風里,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生活物質條件極大改善,信息技術方興未艾,享受著父輩們過去難以想象的舒適。但我認為,我最幸運的事,就是見證了家鄉榆林的變化與發展。
老舍先生在《綠樹清泉的榆林》中寫道,“長街十里,城扁街寬,堅厚的墻垣,寬敞的庭院,鋪戶家宅,都略具北平的局面?!笔堑?,黃土文化、游牧文化、革命文化在榆林交匯融合。當年轉戰陜北的中央紅軍在榆林大地上留下了中國革命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堅實腳步,迎來了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偉大轉折。1949年,古城榆林和平解放。6月1日,解放軍舉行聲勢浩大的入城儀式,各界群眾熱烈歡迎解放軍入城,從此榆林揭開了新的一頁。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這是母親教我唱會的第一首歌。母親的嗓音有些沙啞,卻能讓聽歌的人心潮澎湃。我對祖國、對中國共產黨的最初印象也來自她的歌。古人常講,“言為心聲”,唱歌亦如此。提起家來家有名。漫山遍野的陜北名歌,唱紅了天,唱紅了地,唱出了人民的心聲和骨氣。響徹寰宇的《東方紅》就誕生在我們這里,它唱出了廣大貧苦農民在毛主席、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追求幸福生活的欣悅之情。
我的孩提時代,住在農村院落里,在我童年的記憶里,依稀記得那一面面墻上存留著“中國共產黨萬歲”、“向日葵向太陽、人民群眾心向黨”等類似的字跡。我好奇地拉著父親的手,纏著他給我講字句背后的故事。講毛主席的“槍桿子里面出政權”,講紅軍長征,講新中國的成立,講土地改革……那字里行間透露出的自豪感、幸福感、歸宿感,激發了我內心對黨的憧憬。
拂去歲月的封塵,那鐮刀錘頭鍛造的信仰引領我們默默前行。過去舊社會,人們缺吃少穿,常常挖吃草根、吞糠咽菜。人們口中經常說起洋布、洋火之類的名詞,穿打補丁的衣服是很普遍的事情。加之交通閉塞,環境惡劣,生活十分艱苦。新中國成立后到改革開放前,榆林縣(現榆陽區)取得了兩大成就。其一是農村實現了土地集體所有制,大修農田水利工程。其二是大量公私合營的工商企業,為之后工農業發展提供了基礎。
“刮風黃沙難睜眼,莊稼苗苗出不全,黃沙壓地又埋房,沙進人退走他鄉”,一首信天游唱盡了幾十年前這里的環境狀況。20世紀70年代,為響應黨中央“向荒沙草灘進軍”的號召,在地方黨委的領導下,全縣總動員向沙漠爭奪春色,打響了治沙造林的戰役。如今,在歷屆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在石光銀、牛玉琴、補浪河女子民兵治沙連等治沙英雄的示范下,英雄的榆林人民創造了人進沙退的世界奇跡,榆林成為了世界級生態治理的典范,毛烏素沙漠已經在榆林的版圖上消失了!
我的父親是在1979年高考的,恰逢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黨重新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揭開了改革開放的序幕。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始終是最好的精神武器?;謴透呖贾贫?,不僅改變了幾代人的命運,更是黨在教育界的創舉,具有深遠的意義。
改革開放所煥發出的巨大能量推動著城鄉面貌日新月異的變化。一九八六年,榆林被國務院命名為“歷史文化名城”。南塔北臺中古城,六樓騎街天下名。地方黨政領導十分重視古城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建設。修復了城樓、城墻、凌霄塔、紅石峽等建筑,修建了榆溪河河濱公園等景點。古城吹起了改革風,從上世紀80年代起,工商業開始體制性改革,市場繁榮起來了,糧票、布票等退出了歷史的舞臺。新中國以來,農業解決了五千年人民的溫飽問題,黨領導著人民過上了美好的生活。大家勤勞致富,腰包鼓了起來,家家戶戶有了小汽車,父親講的舊社會那些苦日子也都成了茶余飯后憶苦思甜的談資。
習總書記說,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黨心凝聚,人民發力,為榆林發展的引擎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活力。1988年9月榆林撤縣設市,2000年6月撤市設區。榆林的自然資源豐富,煤炭、天然氣、巖鹽等有相當規模的儲量,是二十一世紀中國重要的能源接續地。“十三五”以來,榆陽區經濟增長迅速,成為強勢崛起的經濟熱區。城市在發展,建筑在拔高,榆林高新區、動車站、步行街等場所,都成為了代表榆林的一張張靚麗名片。
我的老家在農村,我對農村有著別樣的感情。黨的十八大以來,鄉村振興的“三農”工作“榆陽模式”成為全國樣板。村子在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初步完成了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所有的貧困戶都順利脫貧,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圓滿收官,鄉村面貌煥然一新。村里建起了幸福院,重修了老家大院,用上了清潔能源……如今老有所養、少有所樂,年輕人干事創業勁頭足,一派生機盎然。
在中國共產黨人的執政理念里,“為人民服務”是她的立身之本;在中國共產黨人宣誓的誓詞中,“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擲地有聲;在中國共產黨人繼往開來的征程中,“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這個信念薪火相傳。歲月如梭,我褪去青澀,黨在我心中,漸漸變成了一盞明燈、一面旗幟,讓我敬仰,促我奮進。大學畢業我選擇回到家鄉工作。2013年12月,我如愿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站在鮮紅的黨旗下,自豪地宣讀入黨誓詞。我深知,宣誓不只是口號,更多的是在工作中、生活中如何率先垂范,時時刻刻以黨員的身份,高標準、嚴要求、盡全力做好本職工作,為黨旗添光彩。
如此看來,我確實是一個幸運的人,生在榆林,長在榆林,總能在家鄉同黨中央同頻共振。正青春,我的人生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正青春,榆林這座城市始終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氣息厚重、充滿活力;正青春,偉大的中國共產黨將繼續帶領著14億中華兒女追尋中國夢,奮斗新征程! (作者朱佳,原袁大灘煤礦副總經理朱繼福同志之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