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orage/categories/May2020/PTpC7Mv8jma5l6VzWWkt.jpg)
管理動態
新常態下國有企業內部審計全覆蓋分析
張美玲
摘要:近年來,世界已經步入信息化發展階段,企業在社會中的競爭壓力也在不斷增加,本文介紹了在經濟新常態的背景下,國有企業開展內部審計全覆蓋的意義與方法,以期在強化對國有企業管理的基礎上,為我國社會經濟的穩定持續增長提供助力,希望能夠給讀者帶來啟發。
關鍵詞:新常態;國有企業;內部審計全覆蓋
引言:十九大報告指出,在當前社會經濟背景下,開展并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主要目的在于培育具備一流全球競爭力的企業。在當前的社會發展過程中,為保證國有企業能夠滿足上述要求,相關工作人員就必須強化企業的經營與管理,內部審計工作作為治理企業的關鍵,提升其質量更是成為一項極為重要的任務。
一、新常態下國有企業開展內部審計全覆蓋的意義
經濟新常態的本質在于,現階段我國的經濟發展模式由原本的成本高、效率低以數量取勝的發展階段,逐漸轉變為效率高、成本低的可持續增長階段,在我國社會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的過程中,經濟發展從過去的以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變為當前的創新驅動,在此過程中,一些不確定的風險逐漸展露出來,增加了企業運營過程中的經濟風險。為保證國有企業能夠更好地適應當前社會的發展情況,黨和國家提升了對于企業審計工作的重視程度,并且國務院方面還提出了“審計全覆蓋”的要求?,F階段,深入推進國有企業的審計全覆蓋,持續提升內部審計全覆蓋的成效,不僅是貫徹落實黨中央重要部署、促進企業深化改革的重要舉措,還是在新常態下完善國有企業管理體系的必然要求。
(一)內部審計全覆蓋的對象
國有企業開展內部審計的主要是對企業內部的“人員、財產、物資”進行監督審計,為進一步強化內部審計工作的質量,審計人員需要在工作過程中積極與企業內部各部門的關鍵人員進行接觸溝通,以便達到進一步強化內部審計工作質量,提升內部審計全覆蓋有效性的目的。
(二)內部審計全覆蓋的范圍
現階段,國有企業的內部審計在推進過程中,需要結合企業運營發展的實際情況,與企業的所有業務流程、可能產生運營風險的領域逐漸產生聯系,分階段、分層次地展開審計監督專項檢查,逐步掃除企業運營管理過程中產生的管理盲區,對企業的運營風險加以管控,在充分發揮內部審計管控優勢的同時,逐步實現內部管控全覆蓋的目標[1]。
二、新常態下國有企業開展內部審計全覆蓋的方法
在經濟新常態的發展背景下,為提升國有企業的運營效益,企業方面必須對自身原有的一些發展機制進行改革,保證進一步提升企業管控的有效性,進而達到提升企業市場競爭力的目的。
(一)優化企業審計監督工作的結構
盡管在新常態背景下,國家方面已經認識到國有企業開展內部審計全覆蓋工作的重要性,但在實際工作過程中,受內部審計工作推行時間比較短的影響,大部分國有企業內部審計工作機制仍不夠健全。這種情況的存在使得現有的企業審計工作人員無法有效落實企業內部審計全覆蓋的任務,對此,優化企業審計監督工作的結構,加大企業內、外部資源的整合成為了一項極為重要的任務。具體來說,在實際工作過程中,國有企業方面應當建立良好的溝通協調機制,加強內部審計、國家審計以及社會審計之間的聯系,并且科學利用外部審計,對當前企業內部審計過程中暴露出的不足進行彌補,在發揮不同審計工作優勢的同時確保審計工作可以圍繞著工作重心展開,促進企業的健康發展。其次,國有企業方面還可以通過設置靈活的人員流動機制,加強企業總部與各基層單位之間內外聯動質量的方式,推動企業內部審計工作能夠朝著全覆蓋的方向發展,舉例來說,某煙草企業為進一步落實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的全覆蓋,煙草企業的總部通過專門派遣審計人員駐扎到下屬單位的方式,輔助下屬單位開展內部審計工作,進而達到提升內部審計全覆蓋效率的目的。最后,為保證企業員工充分認識到內部審計全覆蓋的重要性,國有企業方面可以通過從企業中的各部門以及下屬單位抽調業務能力比較強的一些員工,對其展開審計培訓,并且由有經驗的審計人員帶領員工學習與內部審計工作相關的法律知識、審計工作方法等內容,并鼓勵這些經過培訓的員工積極參與到審計工作的落實過程,在緩解審計人員工作壓力同時,為后續企業內部審計全覆蓋的落實打下堅實的基礎[2]。
(二)改善企業審計監督工作的模式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國有企業涉足的行業也不斷增加,這種情況的出現在提升我國社會市場經濟穩定性的同時,使得內部審計工作需要面對的對象也越來越多。尤其是一些規?;?、集團化的國有企業,具備企業規模大、地域分布廣等特點,在實際開展內部審計工作的過程中,需要參與審計的對象數量極多,問題也較為復雜。面對當前內部審計工作的內涵與外延得到了進一步的拓展,國有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的難度迅速增長的情況,在傳統審計過程中通過大規模增加審計人數的做法已經不適用于經濟新常態的發展需要,對企業內部審計工作模式加以改善成為了一項極為重要的任務。具體來說,在當前經濟新常態發展背景下,為保證國有企業的內部審計工作質量能夠滿足當前社會發展變化的需要,企業方面需要轉變自身的思想觀念,充分認識到內部審計全覆蓋對我國社會經濟的促進作用,以便在后續審計工作開展過程中,能夠提升審計工作展開的效率。同時,隨著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的迅速發展,為進一步提升內部審計工作的準確性,國有企業方面需要充分認識到利用科學技術提升審計工作質量的重要性。需要注意的是,內部審計工作展開的最終目標在于幫助企業對自身的內部管理情況加以規范,降低企業經營風險,在實際工作過程中,企業在了解審計結果后,還需要對審計結果進行分析利用,在明確企業內部各部門工作任務后,建立完整連續的工作機制,從而達到深化企業內部審計工作價值的目的。舉例來說,某電網電力企業為進一步強化對自身內部審計工作的管理效果,企業方面充分認識到在實際工作開展過程中利用大數據技術的優勢,通過構建完善的網絡審計體系,構建完善的內部審計信息系統,并且將企業總部以及下屬各供電部門都納入體系管理過程中,切實做到電網延伸到哪里,內部審計平臺就延伸到哪里,進一步提升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的管理水平,從而達到降低電網電力企業運營風險,提升企業運營效益,為企業內部審計全覆蓋提供參考的目的。
(三)企業審計監督工作隊伍的建設
由于國有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的質量與審計人員的工作情況之間存在著極為密切的聯系,因此在新常態背景下,提升內部審計人員的綜合能力成為了一項極為重要的任務。面對當前國有企業內部審計工作日趨復雜,審計工作日益繁重的情況,審計工作人員的任務也不僅僅局限于財務審計方面,更拓展到社會經濟形勢分析、大數據技術應用等方面。但對當前大部分國有企業審計工作人員進行分析可以發現,現階段,審計人員數量比較少、知識儲備量不足、缺乏綜合型人才等問題的存在,對當前國有企業內部審計全覆蓋任務的展開造成了嚴重的阻礙。面對上述問題,為進一步提升內部審計人員的理論以及實踐能力,國有企業方面可以通過組織培訓、與兄弟單位進行交流學習、招聘綜合型審計人才等方式,保證企業內部審計人員的審計知識能夠跟得上當前社會的發展需要、審計技能也能夠滿足當前企業的工作需求。具體來說,首先,在組織企業培訓的過程中,企業方面在充分考慮到當前審計人員工作能力、企業發展需要等內容的基礎上,圍繞國有企業審計工作的重點內容以及工作目標,采用自我培訓、請進來與走出去培訓相結合等培訓方式,對審計人員的知識結構加以優化,提升審計人員的工作能力。其次在當前經濟新常態的發展背景下,為加強審計人員對當前社會發展需要的理解,國有企業方面可以通過加強與兄弟單位之間的溝通,組織審計人員到兄弟單位參觀交流的方式,便于雙方取長補短,開拓審計人員的視野,進一步提升審計人員的工作水平。最后,在當前社會發展過程中,為進一步提升審計工作展開的效率,面對當前專業審計人員數量不足的情況,企業方面一方面可以通過培養、調用企業總部以及各下屬單位優秀審計人員參與審計工作的方式,提升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可以面向社會招聘具有較強綜合素質的審計人員參與到國有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當中,以便構建一支高素質的內部審計工作隊伍,達到提升國有企業內部審計工作質量的目的[3]。
結論:總而言之,在經濟全球化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市場競爭越發激烈,為保證國有企業可以更好地適應經濟新常態的發展,企業方面必須對自身內部運作方式加以調整,盡可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實現內部審計全覆蓋,以便保證企業在日趨激烈的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
參考文獻:
[1]張娟.試論國有企業實現內部審計全覆蓋的路徑[J].財會學習,2020(31):126-127.
[2]楊棁,涂濱泉,郭巖.經濟新常態下國有企業內部審計全覆蓋研究——基于大數據應用視角[J].西部財會,2020(08):70-72.
[3]古繼洪.新形勢下國有企業內部審計發展探討[J].財政監督,2018(21):8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