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orage/categories/May2020/LZ3ZfD641IzCeOpJZkdt.jpg)
公司新聞
“這不是澡堂嗎?怎么變身為休閑書吧了?”“這還是咱們原先的污水處理站嗎?都成了畫家的展覽廳了!”8月30日,陜煤集團陜北礦業中能煤田公司一批受邀請的老員工來到轉型發展的新基地中能文創園。
望著眼前那些破舊廠房變成了“歷史博物館”,廢棄設備經過組裝變成了精美雕塑,操作間改造生成為畫室、石雕工藝室時,驚訝聲、叫好聲,此起彼伏,而這些被他們驚嘆的地方也成了當地網紅打卡地……
不讓一名職工下崗,這是我們的終極目標
“面對現狀我們沒有退路可言,只有敢試、敢闖、敢干,創出一條生存之路,更不能讓一名職工下崗?!痹摴径麻L杜戰靈在當年的職代會斬釘截鐵地說。
2013年,因與榆林城市規劃重疊,企業被政策性關停。這對于以煤為主,依靠單一條件生存的千余名礦工來說不啻于一場晴天霹靂,面對礦區各種不穩定因素,該公司經過前期調研和多方論證,出臺了“一體兩翼”發展構架,明確以煤為主,多元化發展的戰略目標。在轉戰新的煤炭開發主戰場的同時,抽出精兵強將兵分多路,對外煤礦托管、綠植蓄養、文化鏈條發展形成星火燎原之勢。
“為了能讓職工有活干、活得有尊嚴,我們當時各種辦法都想到了,利用閑置廠房和服裝廠聯姻做服裝經營,和信息科技公司進軍科技市場,只要能有效開發利用閑置資源的我們都積極在爭取?!必撠煂ν馔卣箻I務的人員提及過往的酸甜苦辣,感慨頗多。
國有資產增值保值,這是我們的使命擔當
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企業四面出擊,多方尋找市場機遇劈荊斬刺進程中,榆林文化旅游產業投資有限公司和中能煤田公司的發展思路不謀而合,雙方一拍即成。作為榆林文旅產業轉型升級的嘗試,給礦區舊有廠房進行改造、裝飾,注入新的文化創意產業元素,在延展建筑生命力,確保企業國有資產的增值、保值的基礎上,最終成為榆林全域旅游的新名片。
“不懂就問、不會就學,跟在別人后邊察‘言’觀‘色’,只要能夠開拓我們視野,提升自身能力的我們都會積極主動去做,要把自己從門外漢變成文化人在難我們都會堅持去做,這是使命更是擔當?!痹摴疽幻神v文創園的工作人員說。
2018年開始,文創園正式進入改造階段,在保留中能煤田公司榆陽煤礦原有廠房、辦公樓基本結構的基礎上,這座占地面積135畝,總建筑面積2.8萬平方米的老礦區,通過創意設計、空間重塑和藝術元素的融入,老礦區實現了鳳凰涅槃、浴火重生,以“工業遺存體驗+文化”運營模式、以藝術和研學為內涵的文化創意園,在為中能煤田公司轉型升級探索出一條成功道路的同時,也為城市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內生驅動注入了新的活力。
新舊動能轉換,文化種子迸發新活力
經過近三年的改造,廢棄的工業圍墻、沉淀池、鍋爐房被改造為藝術家獨立的工作室和陜北石獅博物館。區隊聯建樓變身為藝術培訓樓和藝術家聯排工作室,井口等一些獨立建筑也被改造成為咖啡館、書吧、藝術文創街區,煤礦廢棄廠房轉身回歸為文藝范十足的“文創園”,儼然成為了榆林文化旅游時尚坐標之一。
“文創園的建立標志著我們煤炭行業不斷賦能高質量,真正做到文化產業賦能、創意驅動未來,將中能榆陽煤礦打造成為關閉礦井轉型發展的典范?!标儽钡V業公司董事長吳群英說。
據了解,中能文創園現已成功引入以郭慶峰為代表的6位知名藝術家、2所藝術培訓學校和2家孵化企業入駐,企業實現了以藝術寫生與研學培訓為主,集藝術創作、展覽、教育、文創商業、孵化基地、工業科普等為一體的文化綜合體,成為了走在西部立足工業遺址打造的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前列。(王惠武、劉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