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動態
在公司11204工作面,生產技術中心技術員張毅再次行走了2萬多步,面對即將形成的運行系統他擦了擦臉上的汗水,長長松了口氣。這個讓他牽掛的運輸順槽,從生產接續到計劃安排,都出自他的手,馬虎不得。從大學畢業到成長為生產技術員,張毅僅僅用了2年便實現讓他自己都不敢相信的轉變。
像張毅這樣從學生到崗位技術白領,再到崗位操作“金領”,在公司人才培養的通道里,比比皆是。成長為機修廠副廠長的梅斌提起過往的曾經,感慨頗多,他說:學校畢業走進煤礦,第一次跟師傅上了龍門吊,兩腿哆嗦眼不敢向下看。為了能盡快提升業務能力,把書本和現場實踐相結合,他不懂就問,跟著師傅勤學苦練,幾年下來無論是焊工、鉚工、車床工,他樣樣精通,不僅獲得了技師職稱,各種比武場上也少不了他的身影。
面對企業“三型四化”智慧化礦山高質量發展帶來的新格局,公司狠抓職工隊伍素養提升工程,特別針對青工隊伍建設,建立了“四種渠道”的職業生涯規劃管理模式。將青工分為技術、管理、經營、技能四類,針對青年技能職工這條渠道,設計若干個評價級別,每個級別具有相對應的具體標準,配套薪酬激勵,并配合中高級青年技能職工培訓,建立青年技能職工的晉升機制,從而形成富有成效的青工晉升獎勵模式,激勵青工專注于自己的本職崗位,明確自身定位、找準發展方向,以扎實的工作,實現個人成長與企業發展的有機統一。同時,各崗位逐步向實現“行為流程化、操作標準化、技能實戰化”目標邁進。
多方發力,為青工成長擴寬渠道。在公司聯建樓創新工作室,行業內較先進的各種電器設備應有盡有,這里也是青年職工涵養技能的“氧吧”。員工培訓中心轉變職能,將生產技術攻關課題、新技術應用與高技能人才培養相結合,為技能人才創造知識儲備空間,發揮各單位高技能人才在傳幫帶中的紐帶作用。
“崗位上的設備越來越先進了,有時候真的感到束手無策?,F在則不同了,各種設備不光會操作,而且維修起來也得心應手?!币褏⒓雍诖髮W二年的綜合隊副隊長高鵬飛自豪地說。
“給人才搭建平臺,讓他們有‘顏值擔當’,更有‘氣質內涵’是我們人才成長途徑的終極目標。通過助推他們向‘工匠’方向邁進的同時,也為企業高質量發展貢獻智慧和能量。”副總經理蘇煒說。(王惠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