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orage/categories/May2020/Ys8WmG5NY3RJvEUWuR6R.jpg)
職工文苑
5月12日,這是一個讓我心潮澎湃的日子,接到公司調度臺電話通知,為了讓我們煤礦女工深入了解礦井生產過程,設身處地體驗井下艱苦作業環境,更好的為煤礦安全生產服務,礦機關組織開展煤礦女工下井參觀慰問活動。
這是在自己煤礦工作九年來第一次有井下參觀學習的機會,內心激動不已的同時更多了一份迫切的期盼。13日清晨 ,在生產副礦長曹濤同志帶隊下,15名女工換好下井工衣、帶好安全帽、背好自救器之類下井必需品外,一行人懷著激動、好奇、緊張的心情,忐忑的過安檢、坐上了下井皮卡車,入井后分別參觀了11205掘進工作面、11201綜采工作面以及中央變電所,同時也給在工作面辛苦作業的工友們送去了慰問品和簡短的祝福節目。
雖然在井下只是呆了短短的幾個小時,但它帶給我的卻是前所未有的震撼。由于我工作的地方在調度臺,接觸井下的視頻畫面比較多,聽井下礦工們和調度員匯報情況也比較多,覺得井下是個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地方,加之因為父輩在煤礦工作的關系,從小我便在煤礦長大,并且自己也在煤礦生產口上工作,當大家談起礦井時我總有一種“傲嬌”的優越感,覺得像我這樣的“煤二代”對煤礦的熟知遠遠超過同齡人,可真正下了井以后,我突然覺得自己是在班門弄斧。下井之后我才明白,平時我們給各隊指揮工作真是紙上談兵,只有親身體驗了才知到電話那一頭經常說的:傳感器長什么樣子,在什么情況下會上限報警;風門沒關好為什么會一層層問責,更會發生多大的安全隱患;沒有人車通行時,礦工們負重前行電話那一端的不滿;大巷內排水管道經常被撞破的地方在何處;綜采隊經常匯報到的錨索、邦錨、掛網究竟是什么東西,溜子卡住矸石又是什么;同時理解了為什么井下礦工們遇到問題時,向調度臺打電話匯報工作中的壞脾氣、大嗓門,其實由于井下工作面的陰暗、潮濕、煤塵大、環境艱苦、長時間展開井下工作,遇到了事情他們的沒有發泄情緒的地方,或許只有這樣才能讓他們可以宣泄內心的煩躁。
我是2011年5月參加工作,開始工作的地點在榆陽煤礦,那時的榆陽礦正是年產300萬噸的采煤高峰期,我見證了榆陽礦的輝煌時期,可隨著礦井的轉型發展,2015年來到一片荒蕪正在建礦的袁大灘,說實話那時內心很迷茫,每天來回50多公里的路程不說,辦公的地點更是幾間彩鋼房,掙著一千八百元的工資,看不見一粒煤,懷著“中能人”共有的恐慌艱難前進,但在經歷了再漫長的建礦歷程后,我們袁大灘礦業早已今非昔比。
通過這次井下參觀,我更是信心滿滿,看著采煤機割下的一刀刀煤我的眼眶濕潤了。在升井后,公司副總經理蘇煒同志組織女工召開了下井慰問體驗座談會,會中當聽到蘇總說到“該礦到目前為止,生存的問題已經解決了,以后就是發展方向的問題,”這句話時,大家就像吃了一顆定心丸,嘴角露出了笑容,可我深知袁大灘煤礦建設背后的不易!礦井建設更是離不開那些默默無聞在一線發光發熱的逆行者們,通過此次機會,我想對你們說聲:你們,辛苦了!沒有你們的夜以繼日勞作,怎么能有現在坐在舒適環境里工作的我們。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將更投入到煤礦安全生產服務中去,為我礦的發展盡一份心,添一份力。